欧洲摄影网

Europe Photographers Association

特约摄影师赖征凡-镜头里的赣南客家土围屋

江西赣南客家人世居的古堡——龙南县杨村镇乌石围。经媒体报道,沉睡在赣南山区的370多座充满客家风情的围屋始为世人所知,为世人所惊叹!

 

中国南方,有一个世代客家人居住的宋代古城

 

   展示社会生活原生态的围屋与北京“四合院”、陕西“窑洞”广西“栏杆式”、云南“一颗印”合称为中国传统五大民居古建筑。古老的赣南客家围屋又与闽西的土楼、圆寨、方寨,粤东的围拢屋、四点金同系列,合成一脉举世罕见的古围建筑群。千百年来,被称为汉代“坞堡”化石的赣南围屋,隐身在赣粤边陲的深山里,鲜为人知。

   客家围屋大多坐北朝南,视野开阔,靠山临水。客家人认为这就是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的风水宝地。它的构建几乎无不符合“山环水抱必有气、水曲则有情”等古说。

 

客家围屋.青砖瓦房,小街小巷是这个小城客家人居住的根.

 

巧手理家-女人在家中开荒种地.种好的蔬菜挑到集市上买,换回零用钱补贴家用

 

   赣南大部份围屋,如龙南杨村的乌石围、 燕翼围、关西围、东生围等等,其建筑形式源于商秦,围的布局结构可分为外围和内围。外围大多呈方形,四角都构筑有坚固的碉堡楼。外墙多是用麻石、鹅卵石、青砖和糯米浆筑成坚实的封闭体,厚达两米多,墙上分布有一排排枪口炮眼,森严雄伟。外围楼廊环通为二至四层,第一层做厨房和养牲畜,第二层居住和堆放储藏物品,第三层居住,第四层空闲,为对付外来进攻时作通道用。内围则根据外围的规模大小,建成一至三层。但无论大小,在围内的中轴线上。都必要建一栋(间)用于祭祀祖先的祠堂或厅堂。

 

巧手理家-女人在家中手工作坊把粮食加工成各类食品,丰富人们对食品的需求

 

拖儿带女-农闲时间不管刮风下雨,拖儿带女出门走亲戚,联络乡谊,交流感情

 

儿女婚事-婚嫁迎娶是家中最隆重的事,张灯结彩,大红花骄迎进来

 

妇道人家-妇女喜好闭时相聚观灯纳彩,赶集看戏

 

喜事连连-逢年过节生儿育女族里喜事少不了酿造大潭红米酒,恭请乡里乡亲,

 

天伦之乐-祟宗敬祖,尊老爱幼,族人欢聚一堂,喜喝忘年酒.

 

   围内还掘有暗井、水井、排污道、粮仓等,平时封闭,战时自救。关闭围门,就是一个与外界隔绝的“独立王国”。号称“江西最大”的大余左拔曹氏土围,仅围内就有40个院落,其中5个独立大院住房达500余间。围内巷道纵横,主次分明,排列有序,其结构复杂精巧,堪称围屋之“秀”。

 

请来客家司号礼仪,吹吹打打,好不热闹。出嫁妹子家的屋大门上贴上对联爱女出阁,佳婿乘龙,横批喜庆盈门。这对联表达了妹子的父母对出嫁女儿的关爱和呵护,对未来女婿的赞赏!这天,一声声祝福,非常热闹。另外,要为出嫁妹子送上红包,对出嫁妹子讲吉利话,以表示关爱和祝福。

 

客家祠堂是客家宗族祭祀祖先的场所、讨论族中大事的议事厅,不仅数量众多、规模宏伟。在客家祠堂中,弥漫着一种非常浓厚的敬重祖先和追根溯源的气氛,祖宗画像以及怀念祖先、客家祠堂作为宗族祭祀祖先的场所

 

客家人多处闭塞贫困的山区,有“逢山必有客,无客不住山”之俗语,非艰苦奋斗无以图存。在长期的迁移中,客家人养成一种刻苦耐劳,自立自强建设家园的淳朴民风。以封闭式的生活为主,家族观念特别强固,保持着较多的从中原到江南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

 

   古老的客家围屋,是客家族群的先辈们继承了中原古文化的精华,又在新的生存环境里进行的独特创造。这是生命的选择,是客家人精神之所在。今天,客家人走出围城,开创的是一片新的天地。

 

打黄元米果是赣南客家人过年必备的食物,在当地农村有“不打黄元米果不过年”的说法。黄元米果历史悠久,早在明朝正德年间就被列为贡品

 

客家妇女与男子在家中同样力作。因此,女子在娘家时,与兄弟平等;出嫁时,父母重视其婚嫁,夫家也必须按传统礼节,循规蹈矩,才能娶得好媳妇

 

村舍一角

 

村舍一角